|
中式哥特风格人像的拍摄
中式哥特风格人像的拍摄 策划/向诚、白洋 摄影/白洋 化妆/刘芬 后期/刘洋 编辑/阿峰 哥特风格原意是指: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我们从西方的哥特风格中能够感受到非常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时期的重要明显特征和标志。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能特征。我们这次是把西方的哥特风格演绎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聊斋文化。和大家一起分享具有中国特色的哥特风格。 这次我们以聊斋作为拍摄的题材,也是借鉴了电影和小说的情节与内容,充分把具有中国哥特式的画面带给大家。《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的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下面我们就在拍摄中拍摄的方法与步骤进行一下分析。
一 中式哥特风格人像环境场景的搭建
图1
图2
图3
在选择场景环境时,切记
二 中式哥特风格人像服饰的搭配
图4
图5
图6
三 中式哥特风格人像拍摄的画面构图
在分析拍摄的画面构图时,我们从拍摄景别,取景范围,主体的位置安排三个方面讲解。
图7
图8
2. 取景范围:我们常常在拍摄人像照片时都会以主体人物作为画面的中心,画面的空间和场景气氛营造的不够,这样常常会忽略主题的表现。我们在拍摄这组片子时更多的注重的场景氛围的营造并在场景空间内更好的交代了人物的作用。想要把人物和环境充分的结合起来,就要注意取景的范围不能太紧,要根据主题把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内容表达出来。如图9,图10
图9
图10
主体的位置安排:画面中人物的位置安排需要摄影师精心的设计,这关系到整幅作品的意境的表达。在拍摄这组照片时,利用前景来营造一种空间感,树枝的框架与环境和人物有了一个更好的联系。人物安排在框架当中,使构图的含义为人物创造了更好的氛围。如图11,图12
图11
图12
四.中式哥特风格人像拍摄的用光 使用直射的硬性光源来表现画面的色彩。如图13
图13
运用光线在塑造被摄人物时,应尽量加强在人物本身上明暗的反差与影调层次,使其更有凄凉个性的感觉。图14
图14
如果对光线使用不当,就会破坏整体画面的鬼魅之感。所以,光比尽量控制在一个较强的范围中。图15.图16
图15
图16
4. 可以使人物的亮度和环境有一定的空间感,在测量环境光和人物受光时,尽量使环境光线弱于人物亮度,是环境有一个明暗的层次变化。图17
图17
中式哥特风格人像拍摄的色彩运用
图18
画面尽量做从人物本身到画面色调的对比,避免了明亮颜色和其他颜色的出现。如图19
图19
利用后期的调色工具对颜色进行校正,使其更具有现代年轻人喜欢的艺术效果。如图20
图20
在现在的摄影行业中,中式哥特主题形式的摄影不断提高着水平和拍摄内容。在拍摄技巧上也是加入了更多的新兴元素。所以这次我们中式哥特主题风格人像的拍摄,给大家一个想法上的借鉴。并通过这样的拍摄形式和大家共同了解和分享拍摄的技巧和经验。
图21
图22 ![]() 23 ![]()
时尚魅影化妆学校 www.ssmeiying.com |